孔子及儒家的智慧
【课程编号】CH04
【课程描述】
儒家学派产生于中国春秋末期,并且开启了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“百家争鸣”的局面,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,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。儒家学说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发展,出现过不同的理论形态,如两汉的经和宋明理学等,但在其漫长的发展进程中,有着一以贯之的传统,后儒称之为“道统”,这个道统就是以孔子为首的先秦儒学所奠定的基本理论、价值观念和实践精神。
【课程目标】
1. 了解儒家学派的起源及孔子对儒家学派的重要贡献;
2. 领悟孔子思想的核心;
3.了解孔子以后儒家思想的发展与演变,客观评价孔子思想长处与不足。
【基准课时】半天
【授课方式】讲座
【授课对象】企业中高层以管理者/对儒家文化感兴趣的人
【课程纲要】
|
一、孔子思想形成的背景 |
|
1.中华文明溯源:大河流域;农耕文明;经验与家族传统 |
|
2.儒家学派:“儒”之源头及流变/孔子与儒家 |
|
二、孔子思想的核心 |
|
1.“礼学”思想:西周的礼乐文化概述/ “礼崩乐坏”的现实 |
|
2.孔子的政治理想/“正名”与“复礼”/以“仁”释“礼” |
|
3.“仁学”体系:何为“仁” |
|
4.孔子论“仁”的四层含义:血缘关系、上下级关系、普通人之间关系、个人与民族的关系 |
|
5.“仁”之本义,“仁”与诸德/为“仁”之方/践“仁”与“义利之辨”/对读书人、为官者的要求;对百姓的要求。 |
|
|
|
|
三、余论 |
|
1.孔子以后儒家的演变 |
|
2.简述/评价:长处与不足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