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红楼梦》与中国文化
【课程编号】CH12
【课程描述】
《红楼梦》 是伟大作家曹雪芹倾注毕生心血浇灌和培育而成的一朵奇葩,它是作家在“历过一番梦幻之后”对于人生《 红楼梦》 是伟大作家曹雪芹倾注毕生心血浇灌和培育而成的一朵奇葩,它是作家在“历过一番梦幻之后”对于人生、社会的一种独到感受、体会和理解,真可谓“字字着来皆是血,十年辛苦不寻常”。
《红楼梦》是人性的梦,是对那些美好事物的追求之梦,是对人性中美好东西的迫求之梦,是《红楼梦》的作者在人生之路上感到无路可走时为自己构画的一个大梦。因此,《红楼梦》 中描写了各种悲剧,而各个悲剧又构成《 红楼梦》 整个的大悲剧,因而《红楼梦》整部书都充满悲剧气氛。
【课程目标】
1.了解《红楼梦》的成书
2.了解《红楼梦》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的巨大影响
3.了解《红楼梦》的神秘性
4.通过分析《红楼梦》中人物性格、经历,解读《红楼梦》的悲剧人生
【基准课时】半天/1天
【授课方式】讲座
【授课对象】企业中高层管理者
【课程纲要】
|
一、《红楼梦》介绍 |
|
1.《红楼梦》首次问世 |
|
2.《红楼梦》书名来源 |
|
3.《红楼梦》作者简介 |
|
二、《红楼梦》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的巨大影响 |
|
1.嘉庆时期的《京都竹枝调》 |
|
2.《耳食录•痴女子》(道光元年) |
|
3.《樗散轩丛谈》(嘉庆九年) |
|
4.《清稗类抄》(清光绪年间) |
|
5.徐兆玮《游戏报馆杂咏》 |
|
三、《红楼梦》的神秘性 |
|
1.毛泽东把《红楼梦》列为中国人可以引为骄傲的四个方面之一 |
|
2.《红楼梦》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大谜语 |
|
四、从《红楼梦》的串叙看中国社会之世故、人情 |
|
1.“乱判命案” |
|
2.“凤姐弄权” |
|
3.“贾珍买官” |
|
|
|
|
五、《红楼梦》双重悲剧的起点:秦可卿之死 |
|
1.可卿判词 |
|
2.脂砚斋批语 |
|
3.智通寺对联 |
|
4.志拯救而无可拯救,是为一个方面的中国现实悲剧 |
|
六、权欲与精明的结合:王熙凤形象之寓意 |
|
1.从“探春理家”看王熙凤的悲剧 |
|
2.《红楼梦》中独一无二的“全人”:作为“半个主子”的平儿 |
|
七、美德与事功的高度融合:薛宝钗形象的寓意 |
|
1.全书中最具深度的形象 |
|
2.海棠诗赛中的钗黛对比 |
|
3.人情练达之境界 |
|
八、从宝黛爱情看中国文化中的人性悲剧 |
|
1.宝黛爱情与人生哲学 |
|
2.从宝玉的精神世界看《红楼梦》所包含的文化批判 |
|
3.爱情悲剧的中国写法 |
|
九、结语:曹雪芹是中国的尼采 |
|
|